《风》古诗赏析(精品多篇)

文本集 人气:8.23K

《风》古诗赏析(精品多篇)

风原文翻译及赏析 篇一

原文:

柳絮风轻,梨花雨细。

春阴院落帘垂地。

碧溪影里小桥横,青帘市上孤烟起。

镜约关情,琴心破睡。

轻寒漠漠侵鸳被。

酒醒霞散脸边红,梦回山蹙眉间翠。

译文

轻轻暖风吹得柳絮飘飞,细细春雨打湿梨花。房门上,挂的绣帘还未卷起,庭院里春意深深。只见横于院中的小桥倒映在绿色的溪流中,远处的市镇只有那孤烟冉冉升起。

愿与你期能重温旧好,想着你我相遇情形睡意也淡化了。清醒后只觉晨风带着瑟瑟凉意侵入鸳鸯被中。酒意已消,脸上红霞已散,可脸边余红犹在;美梦幻灭有如春山一样翠绿的双眉怎不蹙了又蹙!

注释

碧溪:绿色的溪流。

镜约关情:陈朝太子舍人徐德言,尚乐昌公主。陈政衰,徐谓公主曰:“国破,汝必入权豪家。倘情缘未断,尚冀相见乎?”乃破镜各分其半,约他日以元宵日卖于都市,这就是词中“镜约关情”的出处,借此表明思妇对其情郎忠贞不渝,期能重温旧好。

琴心破睡:西汉临邛富豪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知琴。时司马相如赴卓宅赴宴,酒酣,操《凤求凰》琴曲以挑之。文君心悦,夜奔相如,驰归成都,结为伉俪。意谓那位思妇回忆起她和情郎的相遇,与相如、文君的结合极其相似,因之越想越觉甜美,竟至使睡意也淡化了。

鸳被:绣有鸳鸯的锦被。

赏析:

这首词写思妇怀人而愁苦不堪。诗词以离愁为主题的作品很多,然而此词却颇有特色,显得标致隽永。

上片描绘足以烘托思妇离愁的景色。“柳絮风轻,梨花雨细”,起笔这两句都省略了动词谓语,且语序亦倒置,补足还原应为:“风轻飘柳絮,雨细湿梨花。”这里首先借景象点明了时在暮春,此时正值轻轻暖风将柳絮吹向半空乱飞,细细春雨使一枝枝梨花带上亮晶晶的水滴。然而如此大好春光,对于独守空帏的思妇,只能成为她离恨绵绵的反衬,更没有心思去观赏。正如汤显祖《牡丹亭》所写的“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一样。确实如此啊,天亮好久了,可她所住之处,犹然“春阴院落帘垂地”,房门上,挂的绣帘还未卷起,她仍然慵懒地躺在床榻之上。她本来早已醒了,于是半睁惺忪睡眼,情不自禁地从窗棂看出去,只见“碧溪影里小桥横,青帘市上孤烟起”。她终于忍不住要往外看,她的目光一下子就落在横于“春阴院落”不远的“小桥”上。这正是由于她的情郎曾打从桥上而去,归家也必然会打从那桥上而来,所以对于那座小桥她不知望过多少次了,而今晨又忍不住再望了一回。可是这一回仍旧失望,他依然未打从那桥上归来,这真如温庭筠《思帝乡》所写的“惟有阮郎春尽,不归来”。接下去,她再将目光向远处的市镇看去,同样什么动静也没有,只有那晨饮的“孤烟”冉冉升起而已。此处着一“孤”字,又正好是她此时此刻内心感到无比孤寂的写照。

下片抒发思妇对其情郎的蜜意柔情。过片“镜约”二句,化用了南朝陈徐德言、乐昌公主夫妇及西汉司马相如、卓文君夫妇的有关典故。陈朝太子舍人徐德言,尚乐昌公主。陈政衰,徐谓公主曰:“国破,汝必入权豪家。倘情缘未断,尚冀相见乎?”乃破镜各分其半,约他日以元宵日卖于都市,这就是词中“镜约关情”的出处,借此表明思妇对其情郎忠贞不渝,期能重温旧好。又西汉临邛富豪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知琴。时司马相如赴卓宅赴宴,酒酣,操《凤求凰》琴曲以挑之。文君心悦,夜奔相如,驰归成都,结为伉俪。这就是“琴心破睡”的来源,意谓那位思妇回忆起她和情郎的相遇,与相如、文君的结合极其相似,因之越想越觉甜美,竟至使睡意也淡化了。她完全清醒过来以后,才觉晨风吹凉,使得“轻寒漠漠侵鸳被”。当她一眼瞥见被面上绣制的的鸳鸯时,心中又不禁产生了鸳鸯倒永不分离而自己如今却形单影只的慨叹,真是无可奈何!歇拍两句“酒醒霞散脸边红,梦回山蹙眉间翠”,是写思妇起床后整妆时从镜中所看到的自己的形状。她记起昨夜因欲解愁而饮酒的事来,喝得两颊升起了红霞,现在虽然酒意已消,可脸边余红犹在;而刚才她与情郎相遇的美梦,可惜一下就幻灭了,她的有如春山一样翠绿的双眉怎不蹙了又蹙呢!如此以她顾影自怜的行动描写作结,给人留下她不胜相思之愁的印象就更深刻难忘了。

此词写思妇之离情,侧重于对她内心活动过程的揭示;然而全都以景物及其自身的行动烘染之,不仅无概念化、抽象化之弊,且更如小说塑造人物形象那样,颇有浮雕感、立体感的审美效应。此外,词中几乎每一个句子都提炼得绮丽而自然,全词行文畅达得如行云流水。宋人胡仔《苕溪渔隐词话》卷一云:“词句欲全篇皆好,极为难得”(见《词话丛编》第167页)。

风原文翻译及赏析 篇二

原文:

浣溪沙·桃杏风香帘幕闲

桃杏风香帘幕闲,谢家门户约花关,画梁幽语燕初还。

绣阁数行题了壁,晓屏一枕酒醒山,却疑身是梦魂间!

注释:

⑴闲——悠闲。

⑵约花关——将花关闭于门内。约:收束。

⑶幽语——私语。

⑷绣阁二句——意思是:在绣阁的'壁上已题下数行词句,清晨,屏风掩遮,在山枕上,醉后已醒来了。题了:题罢了。山:山枕。

赏析:

这首词写在妓家醉酒之乐。上片写在女子家所见:桃杏风香,梁燕呢啸,都是美好生活的陪衬,点染了欢快环境。下片写在绣阁上所为:即兴题诗,酌酒言欢,酒后沉睡。以至一觉醒来,天色将晓。但他还朦胧不清,疑身尚在梦境中,文笔疏朗,意境清奇。

风原文翻译及赏析 篇三

泉水

题解:卫宣公之女许穆夫人怀念亲人,思慕祖国的诗篇。

【原文】

毖彼泉水(1),亦流于淇(2)。有怀于卫,

靡日不思(3)。娈彼诸姬(4),聊与之谋。

出宿于泲(5),饮饯于祢(6)。女子有行(7),

远父母兄弟。问我诸姑,遂及伯姊(8)。

出宿于于(9),饮饯于言(10)。载脂载舝(11),

还车言迈(12)。遄臻于卫(13),不遐有害(14)。

我思肥泉(15),兹之永叹(16)。思须与漕(17),

我心悠悠。驾言出游,以写我忧(18)。

【注释】

(1)毖:泉水流淌的样子。

(2)淇:河的名称。

(3)靡:无。

(4)娈(luan):美好的样子。诸姬;随嫁的姬姓女子。

(5)泲(JT):地名。

(6)饯:饯行。祢(ni):地名。

(7)有行:出嫁。

(8)伯姊;大姐。

(9)干:地名。

(10)言:地名。

(11)载:语气助词,没有实义。脂:涂在车轴上的油脂。舝(xia)车轴上的金属键。

(12)还:返回,回转。还车:掉转车头。迈:行。

(13)遄(chuan):迅速。臻:至,到达。

(14)不遐:不无,不何。

(15)肥泉;卫国的水名。

(16)兹:滋,更加。

(17)须、漕:都是卫国地名。

(18)写:用作“泻”,意思是宣泄。

【译文】

泉水清清汩汩流,一直流到淇水里。思念卫国我故土,

没有一天(本站☆)不相思。同嫁姬姓好姑娘,要和她们细商量。

出门曾在泲地住,还在祢地饯过行。姑娘出嫁到远方,

远离父母和兄弟。回家问候姑姑们,还有我的大姐姐。

出门曾在干地住,还在言地钱过行。涂上车油上好轴,

坐上大车回家里。很快就能到卫国,应当不会有意外。

思念卫国的肥泉,不禁抚心长感叹。思念故乡须和漕,

心中愁思剪不断。驾上大车去出游,聊以宣泄心中愁。

【赏析】

《泉水》一诗,《毛诗序》、方玉润《诗经原始》、范家相《诗渖》等以为是卫女思归之作,而何楷《诗经世本古义》、龚橙《诗本谊》、魏源《诗古微》、高亨《诗经今注》等以为是许穆公夫人所作,黄中松《诗疑辨证》则怀疑是宋桓夫人或邢侯夫人所作。案此诗作者序传均无明文,史料亦不可稽征,似统言卫女思归为宜。

诗歌第一章“毖彼泉水,亦流于淇”两句,用泉水流入淇水起兴,委婉道出自己归宁的念头。这两句与《邶风·柏舟》首二句“泛彼柏舟,亦泛其流”同用“彼”、“亦”两字起调,文情凄惋悱侧而不突兀,由此点出诗题——“有怀于卫,靡日不思。”自己魂牵梦绕着卫国,但如今故国人事有所变故,自己想亲往探视而根据礼仪却不能返卫,深感无限委曲,内心焦急难奈。作为一个女性,在这样的情况下,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姐妹,由此引出“娈彼诸姬,聊与之谋”两句。主人公想找她们倾诉苦衷,希望她们能够为自己出个主意,想条妙计,即便无济于事,也能够稍解胸中的郁闷,聊以自我安慰。

第二章和第三章均承接第一章而来,用赋法铺写虚景,表达自己对卫国真挚深切的怀念。第二章写作者欲归不得,却去设想当初出嫁适卫之时与家人饮饯诀别的情景。如今物换星移,寒暑数易,家人近况无由获知,颇令自己牵挂,归宁的念头更加坚定笃实。第三章好像与第二章重复,但却是幻境中再生幻境,设想归宁路途上的场景,车速之快疾与主人公心情之迫切相互映发衬托。速去速回,合情合理,但最终仍不能成行,“不瑕有害”一句含蓄蕴藉。这两章全是凭空杜撰,出有入无,诗歌因此曲折起伏,婉妙沉绝。

第四章写思归不成,欲罢不能,只好考虑出游销忧,但是思卫地而伤情,愁更转愁。“我思肥泉,兹之永叹”,再写愁怀,回肠荡气;“思须与漕,我心悠悠”,情怀郁郁,文气更曲一层。

陈震《读诗识小录》评曰:“全诗皆以冥想幻出奇文,谋与问皆非实有其事。”陈继揆《读诗臆补》也说:“全诗皆虚景也。因想成幻,构出许多问答,许多路途,又想到出游写忧,其实未出中门半步也。东野《征妇怨》‘渔阳千里道,近如中门限。中门逾有时,渔阳常在眼’,即此意。犹杜工部所谓‘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也。”对此诗以幻写真,通过虚无缥缈的描写衬托主人公真切深沉的思念的艺术手法赞赏备至。确实此诗“波澜横生,峰峦叠出,可谓千古奇观”(戴君恩《读诗臆评》)。